中国社科院: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社科学术期刊集群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杂志编辑部全体人员回信,对办好社科学术期刊提出明确要求,寄予殷切期望。5月18日,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主管部门首次就学术期刊出台专门的指导性文件。总书记的回信和《意见》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术期刊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办好学术期刊指明了方向,令全国学术期刊界深受鼓舞、备感振奋,也标志着我国学术期刊即将迎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
Part
1
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发展概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是学术研究的重镇,也是学术出版的重镇。截至目前,全院共主管持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报刊类出版物108种,其中学术类期刊92种,是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学科结构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原创型学术期刊群。全院有38种期刊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占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总数的五分之一。11种期刊获评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占学术类“百强社科期刊”的四分之一。根据国内各大学术期刊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全院有核心期刊70余种,其中顶级期刊3种,权威期刊25种。
Part
2
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建设与管理情况
学术期刊被誉为中国社科院的“金字招牌”。党的十八大以来,院党组持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实行规范管理,全院学术期刊阵容不断壮大,质量稳步提升,影响力日益扩大,保持了国内社科学术期刊第一方阵的地位。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中国社科院高度重视学术期刊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从2017年起,院党组要求全院期刊设立或创造条件设立马克思主义专栏,刊发一定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章和批判错误思潮文章,这在全国学术期刊界是独树一帜的。党的十九大以来,院属期刊将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开设专栏专题,策划和发表一大批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质量学术文章,服务党的理论创新。近年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活动和事件,做好期刊主题宣传,以学术方式服务党的宣传思想工作。2021年11月,中宣部出版局公布了第五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结果,在93篇(组)入选文章中,中国社科院期刊占了9篇(组)。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发挥国家高端智库作用。资政育人、服务社会,是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基本要求。中国社科院期刊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回应时代呼声和人民关切,发表了大量面向现实问题的对策性文章,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南海问题与海洋权益、中美贸易冲突应对、老龄化与养老问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十四五”规划制定等一系列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都能在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上找到高水平回应,一些文章观点或对策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不断提高期刊学术质量。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院属期刊能够立足国内外学术前沿,聚焦本学科领域的重大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开展选题策划,运用新视角、新方法,提出新观点、新思想,刊登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章,推动了中国特色学科体系与研究范式创新。如《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一期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提出11项跨学科重点选题并公开发布,都是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最重要的课题,有助于引导学术界思考和讨论。可以说,中国社科院期刊刊发的文章水平基本代表了国内学术研究的较高水平。高度重视编审制度建设,院属期刊普遍建立了“双向匿名”评审、“三审三校”等制度,以严格完善的制度确保办刊质量。2020年,院务会议通过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采编指南》,使中国社科院期刊规范化管理迈上新台阶。
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活动,推动学术繁荣发展。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讨活动的重要平台。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在学术领域十分活跃,每年主办和参与主办的各类学术活动达五六百场之多,吸引了国内外大批一线学者、学术大家参加,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品牌。《经济研究》与高校联合,陆续组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创新论坛、农业经济理论前沿论坛、国际经济学前沿论坛等近20个学科论坛。《抗日战争研究》杂志主办的抗战学术研讨会开到了英国的牛津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组织的学术研讨活动,凝聚了学术共同体,活跃了学术气氛,推动了学术创新。
创新办刊方式,提高期刊传播力、影响力。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普遍重视与学术界的联系与沟通。有的期刊在不同地区召开“读者、作者、编者恳谈会”、“稿约论文研讨会”、“优秀论文品鉴会”,就办名刊、办好刊的举措求教于读者作者。有的期刊深入高校举办编辑工作坊,将编辑部搬到了高校师生中间,加强刊物与读者、作者的相互理解,帮助作者提高投稿精准性和论文写作水平。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普遍重视挖掘和培养人才,一些期刊专门留出版面刊发一定比例的青年学者文章,为他们搭建成长成才的阶梯。《世界历史》、《日本学刊》等近10个期刊每年举办青年学者论坛,成为培养青年学者的园地。在办好纸刊的同时,院属期刊还加强了网站、采编平台及新媒体平台建设,有力拓展了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目前,全院80%以上的期刊开设了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有的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订户超过20万,单篇最高阅读量达到341万。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传播力新的增长点。此外,中国社科院还十分重视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建设,创办了16种英文刊,其中《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为SSCI收录期刊。
加强和改进期刊管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多方筹集办刊经费,加大投入,改善办刊条件,稳定编辑队伍。有了较为充足的经费保证,院属期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审稿费,有利于保持期刊质量和良好风气。重视编辑队伍建设,科研局每年举办主编培训班、编辑沙龙活动,学习国家出版管理政策法规,研讨学术期刊前沿问题,交流办刊经验和工作方法,帮助期刊编辑人员提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提高编辑人员的职业责任感、荣誉感,开展全院优秀学术期刊和优秀期刊编辑的评选表彰活动,有力地激励了期刊和编辑人员。科研局按季度召开期刊审读会议,组织审读专家分学科对全院80余种中文学术期刊开展审读评议,向编辑部反馈意见,通过印发《期刊审读意见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交流办刊经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中国社科院办刊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挑战。如期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少数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下滑,个别期刊编校质量不合格;媒体融合发展水平、国际化办刊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编辑队伍建设相对薄弱,编辑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待增强;期刊集约化改革有待深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等。
Part
3
落实《意见》精神,建设世界一流社科学术期刊集群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时代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荣、大发展,也为社科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社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精神,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术期刊建设,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努力把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建设成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水平的知名学术期集群。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社科学术期刊既是学术传播园地,也是党的意识形态阵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国社科院期刊将继续把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理论任务,精心组织刊发有理论深度和学理厚度的文章,善于用学术讲政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走向深入。2021年下半年,中国社科院期刊将重点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宣传和阐释工作,努力推出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书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经典。进一步守好院属期刊意识形态阵地,坚持正面宣传和敢于“亮剑”相结合,继续结合学科及办刊实际,发表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章和批判错误思潮文章。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坚持正确学术导向,提高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能力。中国社科院期刊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心系“国之大者”,关注国之大局、国之大要、国之大事、国之大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新时代新发展阶段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聚焦党中央关心、强调的战略和政策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选题策划,引导学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紧密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战略任务。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精神,引导学界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服务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精品学术期刊。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服务,是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的中心任务,也是提高办刊水平的必由之路。院属期刊将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加强设置议题,引导学术界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以基础理论研究深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和思想穿透力的标志性成果,成为推动“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院属期刊将坚守初心,引领创新,通过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努力成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
勇于改革创新,增强学术期刊的自我发展能力。数字化、国际化代表了未来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需要重点加强的方面。按照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建设好院属期刊网站、新媒体传播平台、网络采编平台,推进选题策划、论文采集、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化与专业学术传播机构合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探索网络优先出版、数据出版、增强出版、全媒体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占领网络时代学术传播制高点。加强学术期刊国际化建设,根据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需要,创办外文或双语学术期刊,办好学术期刊外文或双语网站。提高国际议题设置能力,打造易于为国际学术界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积极参与全球学术治理。
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营造良好学术出版生态。中国社科院将始终坚持学术期刊出版的公益性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审稿费。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等内容把关制度,正确发挥同行评议作用,实行阳光下的采编,抵制人情稿、关系稿、有偿稿,确保稿件刊发的严肃性、公正性和高水准。加强编辑档案建设,做到审稿记录长期可追溯、可核查,杜绝各类学术不端行为。坚持“开门办刊”,将文章质量作为选用文章的唯一标准,重视青年学者的培养。
改进管理和服务,为学术期刊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期刊编委会建设,定期召开编委会会议,充分发挥编委在办刊方针、选题策划、稿件组织、内容把关等方面的重要支持作用。深化办刊体制改革,巩固“五统一”(社科院学术期刊统一管理、统一经费、统一印制、统一发行、统一入库)成效,提高期刊管理和服务水平,解放和发展学术出版生产力。继续多渠道筹集办刊经费,加大投入,改善办刊条件。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改革期刊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造就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水平办刊队伍。发挥编研结合办刊体制优势,把优秀学者、科研人员引入编辑部,建立科研人员与编辑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提高编辑人员的地位和待遇,解决编辑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增强编辑岗位的吸引力,动员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编辑工作。加强对编辑人员的激励,继续开展好优秀学术期刊和优秀学术期刊编辑评选表彰活动。
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哲学社会期刊的第一方阵,中国社科院期刊将不辜负党和国家期待和重托,以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为契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学术期刊,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传播中国文化、中国学术、中国思想,作出社科院学术期刊应有的贡献。(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
编辑:鲁艳敏
本文刊发于《传媒》2022年10期